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来食往——写在中国食品报创刊三十周年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4-09-03 10:49:08   作者:gdqy

  

  30年前的今天,1984年1月6日,《中国食品报》正式创刊。

  抚摸着那泛黄的一摞摞《中国食品报》合订本,重新翻阅那些布满岁月印痕的采访笔记,一段段珍藏于心底的记忆油然而生,鲜活如新。

  30年间改革开放大潮将中国经济的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巅峰,我国步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大时代,取得傲世惊人的伟大成就。伴随这个大趋势,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历史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食品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办起来,逐步成长为一张在中国食品行业有权威、有建树、有影响、有潜质的第一专业大报。

  揭开尘封的历史,追溯一路风华,由感动而思考。30年,中国食品产业和《中国食品报》伴改革而前行,应当感怀那些曾站在改革潮头的行业先锋领袖。他们不但为中国食品工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留下了一大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霞满天,星斗璀璨。该写的人很多,想说的事也很多,由于篇幅所限,我只能从采访笔记中撷取五个人的五个片段,让这些人和片段串起30年美好时光的点点滴滴……

  创始

  片段1.

  时间: 2002年2月9日

  人物: 杜子端

  杜子端是中国食品报社第一任社长,采访他,主要是听他畅谈。他的知识面很宽,从田间到餐桌,都是他的话题。

  他2005年80岁高龄时才从工作岗位退下来。这次参加报社座谈,不仅带来了他对国内外食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更带来他花费几十年心血撰写、搜集整理的有关食品行业的书籍和《中国食品报》剪报资料,多达14本。他说,这些一手资料全部交给报社,可以从中挖掘新闻线索、借鉴过往经验。“30年来,《中国食品报》一直是我学习积累食品知识的主要来源和渠道,我感谢这张报纸。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李士靖淡定而率真。

  厚厚的资料捧在我手里,这分明是这位老人交给报社的一颗滚烫的心。

  谈到与本报的深厚情谊,李士靖感慨万千:《中国食品报》发展到今天,真是太不容易了。他给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潜心研究分析,李士靖归纳出,《中国食品报》30年中最具影响力的食品行业重大新闻深度报道走向:上世纪80年代,抢救食品老字号;上世纪90年代,关注国际食品交流盛会;本世纪初,聚焦突发事件;近年,支持民营食品企业;10年来,纵览世界食业动向;眼下,探索健康产业发展方向。

  在座谈会现场,这位老人对年轻编辑记者们提出希望,一定要发挥食品业的喉舌作用,广泛传播引导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李士靖凭借他在食品业的几十年潜心研究和大胆实践,预测说,今后10—20年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扩张的黄金期。他希望《中国食品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多关注报道世界500强及国内大的食品集团的发展及研发动态,并与之合作。此时,他引用了《孙子兵法》作为提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采访手记

  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整齐地码放着厚厚的文件袋资料和一页页复印装订整理成册的剪报,还有他密密麻麻写满一本又一本的阅读笔记。我和我的同事会慢慢体味、学习、消化。这是《中国食品报》的无价之宝,这是我们与这位老人不解的善缘。

  30年光阴,30年激情,30年传承,30年跨越。五个人,五个片段,只是其中闪光的点滴。其实,《中国食品报》还有着众多难以忘却的、在我和报社同仁心中、在中国食品产业进程中炫目的精彩,比如在“非典”肆虐的时候,我们的系列报道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报纸发行量创记录地达到34万份;比如在每一次食品产业出现争议的时候,我们都力求通过科学的声音、专家的声音释疑解惑,让读者客观判断;比如在食品产业重点领域需要格外关注的时候,我们的记者总是率先走向一线。

  《中国食品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坚持正义、追求科学的精神和勇气。面对不良的诱惑,没有屈膝;面对恶意的打压,没有低头;面对艰巨的困难,没有退缩。也正因如此,《中国食品报》赢得了中国食品产业的尊敬,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尊敬。

  深化改革的2014年,《中国食品报》也面临新的考验。我们正在做这样的准备:通过行业细分、区域细分,突出行业特色、区域特色,把企业、读者想看的、爱看的集纳到《中国食品报》这个平台上;通过中国食品网络电视中心的建立、运行,加速纸媒与全媒体的链接、互补,在转型中打造《中国食品报》新品牌;通过专业视角,深化食品监管、食品安全的新闻报道,努力做到客观、公正、权威、可信。

  没有一个行业像食品行业那样对人类如此重要,并与我们的幸福、子孙后代的未来息息相关。下一个10年、20年、30年……为了天大的事业,为了百姓的食品安全,为了我们的读者,为了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为了传媒的改革转型,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再次扬帆出发。

  1981年1月,胡耀邦总书记在一份情况反映上批示“食品工业大有可为,须有个部门抓总”。同年3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筹建重担落到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的杜子端肩上。经过紧张筹备,当年10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成立,杜子端任会长。

  1983年的一天,杜子端找来《科技市场报》的社长黎莹,他说:“旧中国食品工业屈指可数,解放后也没什么进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很快,已形成包括24个门类的庞大工业部门。但是,我们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都相当低,企业干部和职工技术素质也很低。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如何吃得好、吃得有营养逐渐提到日程上来。同时,我国的烹饪技艺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些也急需搜集、整理、总结、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急需创办一张食品报,一个食品出版社,一个音像出版部,条件成熟后再办成制片厂,以全面完成指导食品生产、引导食品消费的任务。”

  此后,杜子端亲自过问报社筹建的每个细节,没人调人,没钱找钱。就这样,1984年1月6日,中国食品业第一张专业大报《中国食品报》正式创刊了,杜子端兼任第一任社长,他主张的“指导食品生产、引导食品消费”成为这张中国食业第一报的办报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