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召开了一次五年级学生的“爸爸家长会”。会场,近500位父亲准时出席。为何要特别邀请爸爸参加家长会?高峰校长的一席话说得现场的爸爸们为之动容。
这一次家长会,我们邀请了学校全体五年级的近500位爸爸亲自到场。为什么一定要邀请爸爸来开会?因为孩子到了五年级,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拐点。但是爸爸们忙于事业,忙于挣钱,忙于升官,忙于交际,忙于出差……总之,忙得顾不上孩子。
假如一个男人在28岁左右有了宝宝,目前的五年级男性家长的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也是一个男人在社会地位上开始上升的时期。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此时男人更加专注于事业、官职、金钱、地位、名誉、交际、游玩等,容易把整个身心投放到事业上,投放到交际交往上,投放到其他热闹之事上,而不会顾及孩子的成长。譬如,不接送孩子上学,不参加家长会,不带孩子外出游历,回来太晚无法与孩子交流,喝得醉醺醺与孩子说胡话……
而当一个男人到了60岁退休的时候,才会发现年轻时有多么荒唐——如果当年多关注一下孩子的成长,多陪同自己的孩子长大,孩子也许会发展得更好!只有在那个时候,当自己的孩子也结婚生子的时候,才会明白今天的这个道理,但是,已经悔之晚矣!
所以,为了爸爸们不吃教育孩子的“后悔药”,我们今天来一场爸爸们的家长会!
有人做过一项调查,问了同样的问题:“你最尊敬的人是谁?”问到日本的学生,答案是:第一是父亲,第二是母亲。问到美国的学生,答案是:第一是父亲,第二是球星,第三是母亲。问到中国的学生,前3名中没有父亲和母亲!在日本和美国孩子的心目中,父亲具有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但在中国孩子心里,父亲占据的位置微乎其微,可怜巴巴!
答案很简单,当爸爸天天忙于事业,忙于挣钱,忙于升官,忙于交际,忙于出差……很少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自然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就会大大地打了折扣。
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如果一个家庭不教子,会被指责未尽责,《三字经》里就有“养不教,父之过”,强调了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担当。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了父亲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之大。一位美国教育家说,一个好爸爸,顶上100个好校长。
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全家人的依靠。爸爸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爸爸对孩子起到示范、标杆作用。一位正直、善良、有担当的爸爸,就会培养出正直、善良、有担当的孩子;而一位偷奸耍滑、不讲诚信、毫无作为、游戏人生的爸爸,也一定会带给孩子灰暗的人生,或许将来不进监狱就已经很不错了。缺失了父爱的孩子,首先在人格上就会出现问题,直至影响一生的幸福。
另一方面,爸爸给孩子的关心、爱护、陪伴、陪同、鼓励、支持、暗示、严格要求等,影响着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古人用“天下无如父子亲”来描述父子的亲密程度,对父亲的责任定义在一个“教”字,认为:“父者何谓也?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男孩不像男人,有的女孩不像女人,一般是爸爸教育的缺失、妈妈教育的强势造成的。在小学,一般家庭容易把教育孩子的权利、责任、时空、过程全部交给了妈妈。家长会上80%以上来的是妈妈;学校开放课堂,80%来的也是妈妈。
实际上,在小学的低龄阶段,在孩子安全期、依恋期,妈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妈妈更温柔、更耐心、更关切、更贴心,对孩子的幸福成长十分有利。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到了五年级10~11岁时,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总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但由于生活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观点和看法往往又是不全面的,或是错误的,因此,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会让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很大的变化。
作为女性,妈妈一般更感性一些,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妈妈的理解或者唠唠叨叨,而故意与妈妈作对。此时,作为男人的爸爸应该及时出现了,切实担负起爸爸的教育责任,与孩子一起克服情绪障碍,养成和固化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学业质量,一起去锻炼身体,假期外出游玩……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贝多芬曾经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具神圣职责了。”爸爸们,工作很重要,事业很重要,赚钱很重要,但是当你把一个生命带到了这个世界上,当你被赋予做父亲的责任的时候,还有什么比培育他们成人更重要的吗?
>>上一篇:夏至今日至 要晚睡早起
>>下一篇:孩子想玩手机,母亲的做法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