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健康 > 正文

出事啦,喜欢吃海产品的人注意咯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09-28 10:47:49   作者:xx

9月24日晚 珠海的黄先生一家吃了在水产市场买回来的海鳗鱼后 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 原以为只是普通的急性肠胃炎 结果医生告诉他们

是雪卡毒素中毒!这种毒素,比河豚还要强100倍,严重可能致死。

9月24日下午,黄先生在珠海广富市场买了一条海鳗鱼,当晚家庭聚餐就把这条鱼吃掉了。结果没过多久,就有人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黄先生说,除了不吃鱼的小儿子,妻子、两个女儿、两名亲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医院。妻子因为吃了大块鱼腩,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经医生检查,黄先生一家并不是患了急性肠胃炎,而是误食一种罕见的毒素——雪卡毒素。雪卡毒素主要分布于鱼的头、内脏、生殖器官,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不易被胃酸破坏,高温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雪卡毒素的毒性。

什么是雪卡毒素

1.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神经毒素,具有抑制钙离子作用,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100倍,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毒性较高时食用有毒鱼肉200g即能致死。
2.雪卡毒素主要分布于鱼的头、内脏、生殖器官,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不易被胃酸破坏,高温加热或冷冻均不能破坏雪卡毒素的毒性。

3.雪卡毒素是一种海洋藻类毒素,由有毒藻类产生。生活在珊瑚礁周围海域的许多原本无毒的鱼类摄入这类有毒藻类或其他浮游生物,造成雪卡毒    素在鱼体内蓄积,并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体积越大的鱼类,聚集的毒素越多。

4.雪卡毒素属于获得性毒素,鱼体内含有雪卡毒素不具有明显规律性。每年3~4月份繁殖季节,珊瑚鱼需要食物多,体态肥美,味道也最鲜美,而    体内聚集的雪卡毒素也越多。有超过400多种鱼类可能蓄积雪卡毒素,海产市场和餐桌上常见可能含雪卡毒素的鱼类有石斑鱼(如西星斑、燕尾      星斑、老虎斑、东星斑、苏眉)、梭鱼、黑鲈和真鲷等。含雪卡毒素的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南海诸岛等地。养殖类鱼类少有雪卡毒素中    毒事件报告。


一般在进食后2~10小时出现临床症状,病程可持续2~3周,可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部分患者有特症性的温度感觉倒错表现。

中毒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肌肉痉挛渐至运动神经麻痹,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特征性温度感觉倒错表现为手触热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则有热感或电击样感觉。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急救措施为迅速清除已进入人体内的毒物,如催吐、洗胃、导泻等,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在3~4月份(生殖期)进食珊瑚鱼。避免进食1.5kg以上深海珊瑚鱼,因为鱼体越大,毒素含量越高。避免进食深海珊瑚鱼的头及内脏(如肝、肠及卵巢),这些部位带毒素较多。

2.外购珊瑚鱼等深海鱼类最好放养15天左右,待毒素排除体外后再食用,可减少中毒机会。

3.曾有过雪卡毒素中毒的人3-6个月内应避免食用海鱼。
 
 

                                                               (清远编辑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