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清远传媒网 > 娱乐 > 电视 > 正文

《猎场》将完结 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清远传媒 www.gdqynews.com   发布时间:2017-12-08 14:04:34   作者:dy

  喧嚣过后,《猎场》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应该是对剧本审美要求的一次回归,以及兢兢业业的手工艺者们与互联网接轨的迫切性。

  

  新浪娱乐讯 在《猎场》开播前,曾提前看过几集片的新浪娱乐就曾预测:这会是一部有相当大讨论空间的话题剧。其原因大概是,其剧本台词涉及内容之广阔与深度,决定了这部商战剧的观看门槛,在受众如此细分化的电视剧市场,这可以是优势也可以是劣势。而开篇男女主角带着道德污点出场让人耳目一新,虽自我定位为“谍战式职场剧”,但对感情戏的煽情式刻画,又决定着其在价值观感情观等方面的争议性。如今,《猎场》收官在即,观众乃至业内对这部剧的评价,也确实是两极分化。

 

  喧嚣与讨论之后,我们终于可以来一次结案陈词。其实这部剧对于整个行业还有更深的意义。它在审美和深度上的追求,作为职业剧所做的必要的调查与采访,都是雷剧神剧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之下电视剧创作的一次清本溯源。它可以称之为一部“作品”,而不是资本攻势下流水线上的一个“产品”。但另一方面,它与高期待不符的关注度与收视率甚至是“过时”这种言过其实的谴责,又不仅仅因为它播出时间的姗姗来迟。进入猎场主题部分过慢,前半部分爆点严重不足,使得不少观众等不到高潮到来就提前弃剧,对感情戏的煽情式刻画又不大讨喜,都显示出创作者对网生代观众口味的对接错位。

  

  郑秋冬的扮演者胡歌[微博]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出对《猎场》这部剧、对郑秋冬这个角色的喜爱,“它是我看过最好的剧本,拍完这戏后,我没欲没求了,我已经拍了这么好的戏,够了!” 他也曾对新浪娱乐如是描述导演兼编剧姜伟的剧本,“姜伟老师的剧本就像是一本《葵花宝典》,当我翻看它的那一刻,我就不是我自己了。”

 

  姜伟对剧本创作的深度追求与审美高度,在他以往的作品中可见一斑。《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潜伏》和《借枪》等,要么具有社会学意义,要么借着紧张好看的谍战式戏剧,去实现人物角色身上的理想主义追求,也进行复杂的人性探讨。

  《猎场》继承了这种对剧本创作深度与审美上的追求。

  和《潜伏》中的余则成,以及胡歌的经典角色梅长苏一样,《猎场》的男主角郑秋冬同样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角色。他甫一出场就一次次跌进谷底,在尼泊尔做生意失利,陷入传销漩涡入狱,出狱后不堪歧视身份造假,被拆穿后被放入行业黑名单,在职场上几乎寸步难行。在这样的状况下,郑秋冬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良心的誓死捍卫,在周遭环境逼迫下逐渐站起来,大踏步走下,这仿若重生文般的故事,就是高级升级打怪故事。既有戏剧上的大起大落,又有主人公蜿蜒推进的理想主义坚持,这都决定了《猎场》的立意高度。

  除了明线,《猎场》也在埋梗上颇费了些心思。有媒体总结了《猎场》中出现过的道具书,郑秋冬与罗伊人的定情之物《挪威的森林》,暗示老白之死的《风中绿李》,罗伊人恢复单身就拿起了新书《伊斯坦布尔假期》,郑秋冬在职场权谋中读《匡蒂科规则》……创作者用书来对应人物命运,暗含职场沉浮、情感心机,不可谓不用心。

  这部剧以都市社会为背景,讲述了郑秋冬职场颠沛、商海沉浮、十年蝶变,成为专业猎头的成长故事。而在这十年的跨度中,《猎场》的剧情和台词中被自然地嵌入了不少时代背景中的各类大事。既有暗示故事的背景时间,例如开篇郑秋冬收到发票上并不显眼的“2008年”,也有“1040工程”这种与社会现实相呼应的设置,还有郑秋冬出狱后提及的2012年“世界末日”预言与人物精神状态的呼应等。精妙的是,这些小设置都不是冗笔,而是不动声色地以这种方式将人物置身进了大时代的洪流之中,让个人命运与时代脉搏相呼应。

  作为商战剧,《猎场》也力求在台词的包含容量上做突破。郑秋冬找工作时的面试内容,以及他作为猎头时对曲闽京的汇报,涉及到了医药学、社会学、心理学、金融学、传播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并不是掉文袋,这些提高观众观看门槛的台词的设置,是在尽量以深入浅出,而又符合剧情和人物的方式来呈现。

  近几年大量外来资本涌入影视行业,影视作品愈趋工业化、流水线化,这本是文化的进步,但另一方面,快消式生产又使得雷剧、神剧层出不穷。“好演员不缺,好剧本难求”,最近热门综艺《演员的诞生》走红后,这个行业现象也再次被大范围讨论。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猎场》对剧本台词的深度与制作上审美的追求,都显得弥足珍贵,也使得它更像是一部打上了创作者精神烙印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产品”。一场喧嚣过后,这是《猎场》最终能留给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