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荔枝上市的季节。荔枝酸甜,性温,入心脾肝经;它能止咳止泻。是治疗顽固性呃逆、腹泻的好食疗方法。具有健脑益体、开胃健脾、促进食欲的作用。
苏轼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天吃300个荔枝,不如岭南人长”。但如果苏轼真的一天吃300个荔枝,他可能会得“荔枝病”。
据悉,该女子买了一斤荔枝在家吃,但吃了没多久,她就出现了头晕、恶心、乏力的症状。医生诊断后,病人β- 羟基丁酸大于2000 umol/L,而正常人的范围为20-200 umol/Lβ- 当羟丁酸高于600umol/L时,为重度糖尿病酮症。病人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罪魁祸首是荔枝。
据医生介绍,患者通常属于血糖控制较差的人群。如果他们一次吃太多荔枝,就会出现果糖不耐症和糖代谢紊乱。住院一周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什么是“荔枝病”?
“荔枝病”是指特定人群食用荔枝后发生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胃肠不适,以及低血糖引起的抽搐性休克等严重症状。
杭州市卫生委员会的专家解释说,“荔枝病”其实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低血糖症”。症状有面色苍白、头晕、恐慌、饥饿、出汗、疲劳等。
荔枝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经胃肠粘膜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后,必须经肝脏转化酶转化为葡萄糖,才能供人体使用。如果空腹吃太多荔枝,人体血液中会有过多的果糖进入,果糖转化酶的供应就会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果糖充满血管,但不能转化为葡萄糖供人体使用。
同时,吃太多荔枝影响食欲,使人体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补充,导致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不足。此外,荔枝籽中含有α- 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能降低血糖。
4-11岁儿童易患荔枝病
在印度最大的荔枝产区穆扎法布尔,5月是荔枝上市的季节。近20年来,每逢荔枝时节,当地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尖叫、抽搐、意识改变、昏迷,甚至清晨死亡。
这个问题引起了美国科学家的注意。在疾控中心的支持下,印度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对这些儿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2014年,390名儿童因这些问题被送往医院,其中122人死亡。对这些孩子进行了感染性病原体和农药检测,没有发现异常,但这些孩子都吃荔枝,没有吃饭的孩子病情更严重。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孩子中有许多在入院时出现低血糖,而且在他们的尿液中也检测到荔枝中的甘氨酸A和(或)mcpg。甘氨酸A和mcpg是已知的原毒素。它们进入人体后,会被代谢形成一些影响血糖生成的物质,导致低血糖,进而引发低血糖性脑病,继而患儿出现惊厥、昏迷等问题。如果你晚上不吃晚饭,你的血糖会更低,更危险。
根据调查结果,当地卫生部门要求家长确保孩子吃饭,并限制吃荔枝的量,患病儿童人数大幅下降。这个几十年来一直引起当地民众恐慌、困扰科研人员的谜团已经解开。顺便说一句,“荔枝上火”之谜也解开了。这项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上。
中国科协“源新闻”专家库成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理事长朱一民说,4-11岁的孩子吃多了荔枝容易患“荔枝病”。荔枝含糖量高,会刺激体内胰岛素的上升,因此应避免空腹吃荔枝。
此外,荔枝、龙眼等水果也容易引起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每年,儿童都会因为这种气管支气管异物而死于窒息。
相关文章
-
52 2021-04-30 17:57:15
-
150 2021-04-09 11:05:35